【学思践悟】汽车学院与机电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学会“改革浪潮中的经济长征——共读《激荡三十年》”读书会顺利举行
3月21日,汽车工程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学会在南湖图书馆举办“改革浪潮中的经济长征——共读《激荡三十年》”主题读书会。活动以吴晓波《激荡三十年》为核心,通过读书分享、互动探讨与感悟书写等形式,带领理工青年学子重温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荡历程,探寻改革精神与当代青年的使命联结。
活动伊始,主持人管理以“1978-2008:从破局到崛起”为脉络,简要介绍了《激荡三十年》的写作背景与核心内容。通过“价格闯关”“乡镇企业崛起”“证券市场诞生”等标志性事件,勾勒出经济体制转型的曲折轨迹。主持人抛出关键问题:“改革的动力源于危机还是机遇?个体如何在时代洪流中破局求变?”为后续讨论埋下伏笔。
在感悟分享环节,两院学生代表结合书中人物故事畅谈体会。机电学院学生胡磊通过精美的PPT以“柳传志的传达室创业”为例,剖析了草根企业家“敢想敢干”的破局精神;汽车学院胡乘翔,陈思涵则聚焦“李书福的造车梦”,探讨“政策夹缝中的创新智慧”。一名同学感慨:“书中‘温州模式’的野蛮生长,让我看到制度松绑释放的民间活力,这对今天的科技创新同样具有启示。”
随后,围绕主持人提出的“改革精神是否适用于新时代”“青年如何应对经济转型中的不确定性”等问题,现场同学展开热烈讨论。有学生认为:“增量改革的逻辑需要升级,当前更需通过科技突破实现‘质的跃升’。”另一名同学则呼吁:“改革需要基层的‘微创新’,就像书中‘杨百万倒卖国库券’一样,用实践探索边界。”
活动尾声,主持人对整场读书会进行总结,强调:“激荡三十年是‘穷则变,变则通’的历史,而新时代的长征需要青年以‘闯’的勇气和‘创’的智慧接续奋斗。”最后,同学们在特制书签上写下阅读感悟。有人摘录书中金句——“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,它只是磨炼我们”,有人反思:“从‘下岗潮’到‘内卷’,每一代人都有其‘激荡’,而破局之道始终是行动而非抱怨。”这些文字将被整理成《激荡·青年说》成果集,作为两院学子思想碰撞的见证。
本次读书会以书为媒,架起历史与现实的桥梁。从改革者的足迹到青年的思考答卷,活动不仅深化了学子对经济转型逻辑的认知,更激发了“在变革中锚定方向”的勇气。未来,两院马研会将延续“共读共行”模式,推动改革精神从纸面走向实践,助力青年在新时代的长征中破浪前行。
至此,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。
(摄影:许乐义 供稿:许乐义 审核:李舒妮 终审:蔡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