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会实践】武汉理工大学 “飞驰青春” 志愿服务队于荆门市周集村开展助农劳作志愿服务活动
8月5日上午,为深入基层探寻乡村文化脉络、摸清乡村发展实况,武汉理工大学 “飞驰青春” 志愿服务队开启了一场助农行动。队长唐浩轩带领队员樊世发、张玮、叶云帆、陈哲、陈思思,主动携手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负责人,一同奔赴荆门市周集村,以实干姿态助力乡村生产,用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。
当日上午,烈日炎炎,志愿服务队在队长唐浩轩带领下,与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负责人一同前往周集村。到达目的地时志愿者们便望见田间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,弯腰劳作的姿态在烈日下格外显眼;不远处的玉米地中,收割后残留的秸秆正等待清理,村民们也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。见此情景,志愿服务队停下脚步,迅速投身农忙。
在花生地里,大家手握带根花生,手指顺着植株一捋,花生便脱落进筐。起初动作生涩,随着分工协作、互相配合,摘果节奏越来越快,原本大半天的活不到两小时就完成。这场高效的协作,不仅及时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,更让志愿者们在亲手劳作中,真切体会到 “粒粒皆辛苦” 的深刻含义,为后续持续开展助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实干基础。
剥完花生,大家接着去了玉米地。几个志愿者主动提出清理秸秆,他们分工清楚,配合默契。村民们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表现赞不绝口:“现在年轻人不常干农活,没想到这些大学生能吃苦、肯实干!”志愿者唐浩轩擦着额头汗水表示:“参与农活,既能帮村民减轻负担,也让我们亲身感受种地艰辛,深刻领悟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’的内涵。”
对于此次志愿服务队的助农行动,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表示,志愿服务队主动助力农耕,不仅实实在在帮村民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,更拉近了与当地群众的心距。这些年轻人的青春活力,在田间地头绽放出耀眼光芒,也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扎根基层、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。
武汉理工大学“飞驰青春”志愿服务队主动奔赴周集村,深入调研乡村文化发展。此次助农是青春扎根乡土的起点,后续团队将紧扣需求,从助力生产到挖掘文化价值,以知识实干为乡村注入动能,以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决心,让志愿精神在乡土扎根,引领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,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 。
(供稿:陈思思 摄影:樊世发 编审:郑晓雪 终审:蔡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