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视窗

【校友工作】四秩耕耘情未改・汽院学子归母校——汽拖系1985届校友毕业四十周年返校聚会顺利举行

发布时间:2025-10-22    

  秋意渐浓,情谊更重。1019日,武汉理工大学汽拖系1985届近70名校友怀着对母校与恩师的深切眷恋,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,开启毕业四十周年返校聚会。这场跨越四十年的重逢,不仅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追忆,更饱含着对母校发展的关注与支持。

1019日上午,毕业四十周年交流活动正式开启。学校党委书记孟芳兵,校长助理胡剑,社会合作处处长赵衍民,汽车学院院长颜伏伍、党委书记刘耀胜、副院长王东武、副院长韩星会、副院长汪怡平、党委副书记蔡春、校友会顾问王太平以及时任教师等领导老师出席交流会,与校友们共聚一堂。

活动伊始,一段精心制作的毕业影像剪辑视频在现场播放,画面中熟悉的校园场景、青涩的同窗笑脸,瞬间将校友们的思绪拉回四十年前的求学时光,不少校友眼中泛起泪光,现场满是感动。

学校党委书记孟兵芳致辞。他首先向校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,对大家长期给予母校的关心、支持与帮助,表示衷心感谢!他谈到,85届校友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,尤其在汽车领域展现出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卓越的担当精神,成长为行业骨干力量,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汽车产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,母校表示由衷地祝贺。同时,孟书记向校友们介绍了学校在高层次人才队伍、高水平学科建设、高素质人才培养、高质量科技供给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的成就,希望校友们进一步关注、关心、支持学校发展,多提宝贵意见,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合作、平台建设、科技攻关、成果转化和汽车学院建设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与帮助,学校也会给予汽车学科更多关注与支持,努力不辜负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期待。

汽车学院院长颜伏伍向校友们作学院发展情况汇报。他从办学历史、学科专业、科研平台、师资队伍、人才培养、国际交流与合作、学生发展、校友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,重点介绍了学院近五年取得的成就以及学院科研特色与代表性成果。他谈到,学院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持续推进内涵式建设,学科发展势头强劲,科研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结合当前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经济、新技术、新生态、新机遇,颜院长谈到汽车行业人才面临的共性问题,呼吁深化政产学研协同,共建人才培养高地,凝聚校友各方力量,共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汽车学院校友会顾问王太平代表老教师发言。已过古稀之年的王老师,言语间满是对校友的牵挂与欣慰。他深情回忆起1981年迎接校友们入校的场景,彼时青涩的学子从五湖四海汇聚马房山,在教学楼专注听课、在运动场奋力拼搏、在桂竹园旁早读谈心、在拴马石边留存青春记忆的画面,仿佛就在昨日。“你们从武工的梧桐林荫大道出发,投身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浪潮,这四十年,你们成了行业骨干,成了母校的骄傲!”王老师真挚话语赢得阵阵掌声。

校友姚佐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。他首先向在场的校领导、老师及同窗校友们问好。他提及毕业三十周年时大家相聚的珍贵往事,言语间满是对同窗情谊的珍视。此次重回母校,他动情感念,母校当年的培养为自己此后深耕汽车行业筑牢了坚实根基;同时,多年来自己始终密切关注母校发展动态,对于学校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,内心深感自豪。未来,姚佐平校友期待进一步以实际行动助力母校汽车学科持续发展,传承校友与母校间的深厚联结。

自由交流环节,校友们畅所欲言,分享自己毕业后的奋斗历程,纷纷表示,在校四年的学习时光与老师们的教导,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一位校友提到,正是当年在汽拖系培养的专业素养与务实精神,让自己在汽车行业的转型浪潮中站稳了脚跟;另一位校友则表示,无论走多远,母校永远是精神港湾,未来会继续以实际行动支持母校发展。

1019日下午,85届校友们参观校园,走访校史馆、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室等场所。在校史馆,大家通过老照片、文献资料,重温学校的发展变迁。校园里熟悉的场景勾起更多青春回忆,大家不时驻足拍照,定格与母校的重逢瞬间。

相聚的时光虽短,师生与同窗情谊却愈发深厚。此次汽拖系85届校友毕业四十周年返校聚会,不仅为校友们搭建了追忆青春、畅叙情谊的平台,更让母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。校友们纷纷表示,未来会继续关注母校发展,常回“家”看看,为母校与汽车学科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。


 供稿:雷湘怡 谢胜伟 摄影:刘运祥 谢胜伟 唐思成 编审:郑晓雪 终审:蔡春

  

汽车学院微平台

更多

下载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