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视窗

【学思践悟】汽车学院与机电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学会“从依附到自主:‘全球南方’突围之路的理论镜鉴”师生联学会顺利举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    

1031日,汽车学院机电学院联合举办的“从依附到自主:‘全球南方’突围之路的理论镜鉴”师生联学会在博学西楼111顺利开展。活动以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为核心视角,通过理论解读、数据剖析、案例分享、师生互动的形式,带领学子深入探究“全球南方”从被动依附到主动突围的发展逻辑,搭建起理论认知与国际视野培养的桥梁。

活动伊始,主持人白英男以“全球化浪潮下的南北格局”为切入点,清晰介绍了本次联学会的核心议题——在资本逻辑重构世界交往格局的背景下,“全球南方”如何突破发展困境、实现自主发展。他结合当前全球经济态势提出关键问题:“‘中心-外围’结构下,‘全球南方’的依附性困境源于何处?理论又该如何指导实践破局?”为后续的深度分享埋下伏笔

在理论与实践分享环节,三位同学依次登台,层层递进解析核心内容。机电学院金驰越同学聚焦“理论溯源与困境剖析”,围绕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核心观点展开:从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市场形成“中心-外围”结构,到全球南方在历史进程中长期从属的必然性,再以关键数据揭示现实不平等——全球南方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80%GDP占比却仅超40%,直观呈现了资源与发展成果分配失衡的现状。

随后,机电学院张淏博同学深入剖析“全球南方”面临的“四重压迫”。他通过数据对比与实例讲解,让在场师生深刻感知困境的严峻性:经济上,同技能全球南方工人工资仅为北方的5%-13%,陷入分工循环锁定;政治上,WTO等国际机制忽视南方利益,新冠疫苗专利豁免诉求遭拒凸显制度性失权;文化上,西方文化霸权引发本土认同危机;数字上,技术垄断持续加剧数字鸿沟。“这四重压迫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资本逻辑在当代世界交往中的集中体现。”张淏博的总结引发现场学子共鸣。

面对“如何破局”的核心问题,机电学院张悦阳同学提出“四重突围路径”。他结合具体实践案例,清晰勾勒出突围蓝图:以“自主发展”夯实硬实力,如中老铁路开通以来累计货运5400万吨、输送旅客4860万人次,成为区域发展动脉;以“以合聚力”提升群实力,RCEP区域内贸易增长3%、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近三成,印证了南方国家联合的力量;以“以文铸魂”增强软实力,通过弘扬本土文化重塑话语体系;以“数字共赢”锻造联实力,维护数字主权以打破技术垄断。同时,他还分享了中国与“全球南方”的合作典范——雅万高铁累计旅客超800万人次、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项目显著提升粮食产量,展现了平等互利合作的实践价值。

分享结束后,进入师生互动与点评环节。机电学院张婷婷老师肯定了本次联学会“理论扎根现实、案例贴合议题”的特点,指出“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并非抽象概念,而是解读当下全球格局的重要工具,同学们的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”。

本次师生联学会以理论为基、以现实为镜,不仅深化了学子对全球发展格局的认知,更激发了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、观点、方法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。未来,机电学院与汽车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学会将继续延续“理论+实践”的研讨模式,围绕国际热点与时代议题开展更多交流活动,助力青年学子在全球视野中锚定方向、增长才干。

至此,本次师生联学会圆满结束。

(摄影:朱扬 供稿:卢田野 编审:任佩仪 终审:蔡春)

  

汽车学院微平台

更多

下载中心